2007年10月14日 星期日

知識領航的應用發展

知識領航出自於知識管理,知識領航也是知識管理的具體服務,透過優良的知識領航,才能展現知識管理的成效,故知識領航也是組織知識管理管理的依各重要部份。
知識領航和知識管理依樣與圖書館這個行業有不結之緣。早期中國的藏書樓和西方中世紀的書院圖書館,以現代的眼光衡量都是依各有秩序的書籍倉庫,既沒有公開的閱覽,也沒有自助式的書目服務,調查書籍的唯一方式辨識請求藏書樓的管理者,亦即知識管理者,代為找出這本書籍,這就是原始的知識領航,這種知識領航一直持續到十九世紀近代公共圖書館開始興盛起,都不曾有太大的變化。這段歷史長流中,中國的歷朝歷代幾乎都有相當重要的以書本形式抄寫的書目出現,一則象徵著中國社會性的知識管理,再則這些書目也可作為知識領航的原始工具。
公元十九世紀後業,近代公共圖書館在歐美各國開始發達,圖書館的管理方式被開始改善,以適應公眾閱讀與公共閱覽的社會需要。首先代表各種知識分類方法的圖書分類法,例如十進分類法等,開始紛紛的提出與研訂,圖書館館藏目錄的編製,也改進成為「卡片式」,俾便靈活的以手工抽換和加入。公共圖書館的發展,不但成熟了我們學們的誕生,以及促進圖書館員的專業訓練。另方面對於「知識領航」工作,也起了一定的系統作用。
譬如圖書分類法把圖書作了學術上的大體安排與序列,也標定了一件圖書文現在分類系統中的定位,這對於當時的知識領航,具有重大的改革意義,使得圖書館中的知識領航不再只依靠個人的記憶,而是有一個客觀的定位標準,這是知識領航從原始階段走向系統化階段的一個重要里程。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二次大戰之後。
公元二十世紀六O年代時,由於出版量及研究報告輛大幅增長,以及嚐試應用當時的電腦新科技,知識導航也從純粹人工式的導航,開始步入現代機械導航。在電子資料處理EDP可以處理文字的時候,資訊/信息檢索Information retrieval IR的概念與研究,也同時在進行著。當時的資訊檢索研究包括各種人工的和機械的卡片系統,以利用卡片上的打孔方式,標示或標定卡片上的記載內容與類別,並藉著卡片打孔的檢選功能,達到識別卡片的目的,而達到檢索特定資訊的目的。當時另一種卡片系統則是以詞彙為主,將文獻中所出現的相同詞彙,都紀錄再同一張卡上面,因此要檢索一個複合概念什,可將兩張詞彙卡中,具有共同紀錄的代碼,查找出來,即可獲知檢索到特定目的的資訊。當時人們便意識到在資料儲存的同時,便需要考慮與安排找到資料的檢索方法。換句話說,知識管理和知識領航是併行的。
基本上,二十世紀七O年代以前的知識領航,仍然是人力領航,領航的工具則有賴於圖書館中的傳統參考工具書,包括書目/索引/百科全書/指南等。雖然同世紀的六O年代起在科技資料處理的領域裡,已經有成功的電子化書目性儲存與檢索系統,例如美國國立醫學圖書館的MEDLARS系統便是,美國國會圖書館也積極研訂馬刻:書目性機讀資料交換格式MARC,但是實用性的機械式儲存與檢索系統,則是七O年代以後的事情。
公元一九七O年代到一九八O年代的十年中,知識領航的工作起了很大的變化,許多早期的檢索概念包括逐字索引Concordances、關鍵字索引Keywotd Index、組合索引Coordinate Index、引文索引Citation Index等等,君因為當時電腦處理資料技術的改善,而獲得了實際應用的機會。
各種利用機械處理的索引方法,再技術應用上雖然尚未臻成熟,但很快遞就形成了許新型的領航工具,例如KWIC、KWOC、KWAC等,這新成果帶動了知識領航的發展,並促使知識領航步入了深度化的途徑。先前傳統的知識領航工具只能帶引領航人員進入到以「資訊/信息媒體物件」為導航的航道上去。主要的標的物則是期刊文章、圖書、唱片等。新型的領航工具則可以帶引領航人員進入更加深入的「資訊/信息」媒體物件內容,兩者比較起來,「資訊/信息媒體物件內容」的領航,顯然能夠更精確的標定所尋找(及領航)的具體知識。因為進入文章內容的領航工具,經過詞彙組織之後,更可以直瑱取道所需的「知識」。
但是這種具有係制度的知識領航作業,仍然是屬於單一情報區的知識領航,亦即屬於標定於依各資訊/信息媒體內的知識域區。雖然當時知識領航工作的客觀環境亦已擴張了許多,包括傳統出版品、縮影出版品、簡易資料庫、各種研究報告等。再這個十年之中,另外兩種知識導航的工具,也受到積極的推動,其一為「知識摘要」,其二為「」
註一、顧 敏,「現代圖書館學的理念」,中國圖書館學會會報,1986(38):3-6
註二、Adeline du Toite,「Developing aframwork for managing knowledge in enterprises」in the Knowledge:Creation,Organization and Use processing of the 62nd Annual Meeting of thw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Oct.31-Nov.4,1999 Washington D.C., p.115-121.註三、「科學技術資料處理」,國家科學委員會科學技術資料中心,1974頁1.
註四、David Owens,「Knowledge Management Review」,10(sept./oct.1999):24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