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0月14日 星期日

知識管理的誕生與意義

知識管理自古即有,古代由於教育不普及,社會發達的速度與程度比較慢,知識對於社會的作用也不夠顯著,印刷術發明之前,文獻捱廖與文獻資源相對的稀少,既或如此,仍然有知識管理的實例存在,例如我國東漢劉向劉歆父子,奉命依當時社會需求,將當時能夠蒐集道的文獻材料與文獻資源,組織編製成七錄七略 ;把徵集道的文獻分為七個大類,再予以摘記大要,再二千年前這種編製目錄與摘要式的文獻管理 ,就是具體而有效的知識管理。
在人類文明發展的過程中,「知識」一直是重要的推動力。知識必須透過媒體才能擴散出去,也才能產生力量。圖書曾經擔負著記載知識的主要任務,圖書即象徵為知識的觀念,也被人們認同了好幾個世紀。在古代的歲月裡「編書」就是重要的知識管理,如司馬遷作史記便是知識管理,藏書閣就是知識管理的單位,而系統化的知識管理,便是編製系統化的大類書;明朝「永樂大典」的編制與清朝「古今圖書集成」與ㄅ「四庫全書」的編製,辨是極為重要的系統化知識管理。若據美國漢學家費正清先生的研究,在公元1775年以前中國所擁有的書籍,佔世界總數的二分之一以上,故上述幾項的編書工程,又堪稱為十五世紀和時世紀世界性的系統化知識管理。
知識管理隨著近代印刷術的推廣,資訊媒體的擴散,以及教育普及引發的個人知識蘊藏量的增加,和工業革命後,集體勞動力,以及組織性商業活動的發達,內在和外在知識的雙重增量與增加,促使社會性知識的「創新」、「組織」、與「擴散」形成了一個不停的輪轉,而且是擴大化的螺旋狀成長,知識的成長量壓迫住了知識管理。近年西方學者對於知識管理的第一個共同認識,便是知識管理KM不是一個新生事務(註二),也非一個新的觀點(註三)這一點是正確的,知識管理真的是自古即有,對於我們這個學門而言,知識管理的問題只是愈來愈嚴重罷了。
二次大戰後,由於自工業革命以來各種科技知識的累積,再加上原子能和太空科技競賽所勞動的全面性科技人員總動員,激發了人類強大的知識創新和資訊創亮的紀錄。在美國蘇聯兩大集團的帶領下,人類社會再二次戰後的十五年進入資訊/信息開始暴脹的時代,據當時專家估計人類社會於1750年至1900年的一百五十年間,知識總量增加了一倍,1900至1950年的五十年間又增加了一倍,但是1950年至1960年,僅十年間知識總量又增加了一倍。而美國在1968年的統計,該國每年出版六十八萬冊科學書籍,及近一百萬種研究報告(註四)二十世紀60年代研究報告資訊量和出版量的爆增,迫使70年代進入所謂的資訊時代,和產生了資訊科學Information Science,早期的資訊科學純粹是為了處理「知識爆脹」的問題。當時亦有學者再提出「資訊工業」觀念的同時又提出「知識工業」的觀念,最著名的例子是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教授馬考普Frinz Machlup所提出的知識工業,包括了以下列的各種事業(註五):1.知識與資訊的複雜—包括報紙、雜誌、書籍、電影、廣播、電視等傳播媒體。2.知識與資訊的傳遞—包括電話、電報、郵政、通訊衛星等。3.知識與資訊的供應—包括圖書館、圖書要目、索引服務、電算機資訊中心、數據儲存庫等。4.資訊製造與維護—硬體生產單位等。5.媒體內容的專業服務—教材設計、電腦計劃等。6.財政、行政、人事方面的支援工作。7.研究與發展的工作—調查、分析等管理作業。8.各及教育單位的事業。早期的知識工業,在概念中非常的籠統和模糊,不易掌握。1976年國際圖書館學會聯盟IFLA在韓國的漢城召開全球性研討會,該聯盟會長哈佛威廉斯認為知識工業即資訊工業。倒是簡單明白的說出了早期的資訊工業和知識工業,根本上是一個大觀念的,換句話說資訊工業是有知識目的的,從馬考普的理論可以印證這觀點,另外一個更接近於圖書館學觀點,則是來自於柏寧格和亞德金生(Douglas E. Berninger and Burton W. Adkinson)再「國家資訊計劃中公私兩種因子的連鎖反應」一文裡認為,資訊製造工業的產品包括下列各項:1.學術期刊及學報。2.評論性的期刊。3.通訊搞及新聞雜誌。4.索引及摘要服務。5.縮影出版品。6.資料庫的發展。7.資料庫的充實與外貸。8.選擇性資訊傳播服務。9.對使用人的教育計劃。10.受託性的資訊服務。11.資訊處理交換作業的諮商服務。12.研究與發展的資訊。上述的十二項產品,所涉及的物材均與媒體有關。資訊製造工業就原料與製造過程而言,便是將信息組合在媒體裡,並使其公開化和流通化,西方人稱之為交易化。
資訊製造工業的目的是以資訊消費者用品為主,換句話說,資訊製造工業辨是推廣資訊消費的工業,與國計民生、社會活動,有更直接的關係。從上述二位的說明中,可以清楚地了解早期的資訊工業,其重要的一部份是,試圖透過媒體處理的方式,來解決「知識管理」的問題。在公元1970年以前,人類大社會的知識管理則有依賴廣義的圖書館和廣義的出版業所形成的二個支柱。圖書館原則又和各及教師、研究工作者共同擔負起「知識領航」者的社會任務。
自公元1970年起,幾乎所有的學者都同意「知識」和元素性資料Data及資訊Information有密切的關係,而且幾乎有密不可分的關係,尤其在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廣域領域內。也有些學者則提出知識與智慧Wisdom有關,這也是極為正確的。每個人須要運用智能,才能把「公共知識」轉化成為「個人知識」,同時也須要運用智能,才能創新出新的知識。圖書館的知識管理主要是屬於公共知識的管理,公共知識是個人知識的燃料與能源,個人需要消費公共知識,才能組建自己的知識和創新知識。
知識管理的意義,簡單的說便是在一定的環境之下解決大量資訊/信息所帶來的創新、組織與擴散的方法。因此,可以有個人的知識管理,公司/企業團體的知識管理,社會的知識管理等不同的面向與範圍。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