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0月14日 星期日

資訊/信息社會三大核心問題

公元1998年,我曾大膽提出:19世紀是建設人類教育的世紀、20世紀是建設人類經濟的世紀、21世紀是建設人類意識的世紀。
經過多年的反覆思考,深深覺得21世紀人類面臨資訊/信息社會的挑戰,首先必須面對三個和「資訊、信息、知識」相關的問題,包括:
1. 數位落差digital divide
2. 資訊差距information gap
3. 知識差異knowledge difference

這三個問題直接攸關著人類的素質培養與提升。這三個問題也是資訊機構/圖書館等提供社會功能及提供各種服務命題時的理論依據與架構。
digital divide的本質是ICT literacies,information gap的本質是source relevance and search,knowledge difference的本質是research and analysis。
數位落差是一個現代的名詞,所代表的是資訊與通訊技術ICT;亦即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方面的知識和能力表達問題。事實上,人類幾千年以來一直都有資訊與通訊ICT技術的問題存在,最早時期的書寫符號便是其中之一;書寫符號是資訊/信息取得與識別的基礎;書寫符號也是古代通訊技術。中國古代秦始皇時期,由李斯統一了文字的書寫後,中文的「傳訊作用」一直很穩定。爾雅是中文識字的初本,學習爾雅就是學習中文的傳訊知識。古代人類的資訊符號和資訊通訊是一體的,也是直接的在人群對傳。
第一次資訊革命後的又10年,公元1980年才有中文電腦的誕生,也啟動了現代資訊和通訊技術的里程碑,在「以繁化簡」的近代科技需求下,資訊符號和資訊通訊變成了兩種截然不同的相關技術。近代ICT數位落差於焉開始,更由於第二次資訊革命的影響,資訊和通訊技術更臻精密,故就個人而言,ICT是一種基礎的能力學習,但就社會而言,ICT是否平均與充份,便成為一種社會資源分配的問題。
圖書館不論是對於個人的ICT問題和社會的ICT問題,都能提出相當的貢獻。
資訊差距information gap是資訊來源尋找和取得的問題。古時候只要找到書,就如同找到黃金屋般貴重,也如同找到令人羨慕的佳人一般的欣喜。所以能夠有一本書是多麼不容易的事。我們都知道以「竹子做筆,以沙地代紙」的學習,紙張的發明大部分解決了這個上千百年的問題。書籍的印刷在古代是解決資訊差距information gap的重大進展。第一次資訊革命時,人類在資訊科學上的成就,便是發明了偉大的資料庫database。但是隨著資料庫的蔓生,近代資訊差距隨之而來,於是近代資訊差距是一種如何找到適當的知識/資訊來源和精確查找到的問題。圖書館人員,尤其是圖書館參考工作人員reference libraries,已經有25-30年的經驗來協助人們處理ISAR;information storage and retrieval的問題。一次資訊革命高峰時間,解決資訊差距提供適切資訊便成為當時圖書館員的主要專業。當然二次資訊革命所帶來的資訊差距就更為嚴重了,最明顯的問題不是找不到資訊而是資訊太多,多到無法有效的利用。
知識差異既存在於不同的文化之中、不同的語言之中、不同的學識之中、不同的方法之中、以及不同的經驗之中。知識差異是知識學習和知識創新的原動力。不論是基於原始的好奇心、或是反省自身能力的不足、或是追求完美的成就、或是爭取出類拔萃的卓越,再再都使人願意接觸新的知識。新知識的存在因素之一,即是其與一個人的原有知識或現存知識之差異,知識差異度問題就和吃飯問題一樣,是個永遠需要解決的事情,只是對於不同的人,各有其不同的內涵和不同的程度需要解決。因此,知識差異本身並不是一件壞事情,解決知識差異是學習的目的,創造知識差異是創新的目的。有一天,如果知識沒有差異,那才是人類的最大危機。

沒有留言: